高中二年级历史首次月考试题考试试题

点击数:460 | 发布时间:2024-12-24 | 来源:www.lifansy.com

    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《高中二年级历史第月考试题考试试题》的文章,供大伙学习参考!

    第Ⅰ卷(选择题)
    1、选择题。(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。每小题1.5分,共40题60分。)
    1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,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,这主要表目前 ( )
   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
    ②“士”阶层在社会、政治活动中的活跃
    ③学术下移,私学兴起
    ④ 诸侯争霸、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
    A、①②③④ B、②③④ C、①②④ D、①②③
    2、史书记载,有孔子家的马棚着火,孔子退朝回家,看着焦土断垣,急切地问“伤人了没?”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。这体现了孔子()
    A、以人为本的思想B、无为的思想[来源:高考考试资源网]
    C、以理服人的思想D、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
    3、某同学要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,他可以引用的名言是 ( )
    A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    B、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
    C、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
    D、富贵不可以*,贫贱不可以移,威武不可以
    4下列看法,是战国时期墨家的是 ( )
    A、水则载舟,水亦覆舟 B、兼相爱,交相利
    C、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 D、制天命而用之
    5.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,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,他们居然得出一致的结论,觉得21世纪,人类假如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,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探寻智慧。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探寻“智慧”应包含 ( )
    A、“克已复礼”B、“民贵君轻”C、“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D、“以德服人”
    6.某中学习历史探究课上,学生从“着装”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,甲说:着装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,天冷多穿,天热少穿;
    乙说:着装要看你等身份地位,什么身份地位穿哪种衣服;
    丙说:讲究衣着是一种浪费,穿得简单,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无大碍;
    丁说:何必麻烦,由上面规定,大伙都穿一样的不就好了;
    他们的描述对应的思想是 ( )
    A、甲:儒 乙:墨 丙:法 丁:道
    B、甲:道 乙:儒 丙:墨 丁:法
    C、甲:儒 乙:法 丙:墨 丁:道
    D、甲:道 乙:墨 丙:法 丁:儒
    7.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的建议是由于 ( )
    ①儒家理论有益于维护政治统一
    ② 儒家思想有益于缓和阶级矛盾
   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
    A、①② B、②③C、① D、①②③
    8、孔子说:“仁者,爱人,爱有差等。”墨子说:“兼相爱、交相利”“爱无差等”。导致这种分歧的根源是( )
    A、所处的年代不同 B、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
    C、思想观念不同 D、看问题的角度不同
    9、文天祥抗元被俘,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,正气浩然,风骨铮铮,写下了“生活自古哪个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千古绝唱。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()
    A、黄老之学 B、佛学 C、程朱理学 D、西学
    10、有人问程颐:“寡妇贫苦无依,能否再嫁?”他断然回答:“绝对不可以。有人怕冻死饿死,才用饥寒作借口。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。”这种蔑视别人幸福的观念来自于理学倡导的( )
    A、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 B、道不可以,百世无善治
    C、存天理,灭人欲 D、致良知,愚夫愚妇与圣人同
    11、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;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与这首佛教唱词倡导的修炼方法有类同的是( )
    A、孔孟之学 B、程朱理学 C、陆王心学 D、格物致知
    12、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:
    ① “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,心外无理”
    ②每人都有“良知”,“满街都是圣人”
    ③学以致胜的重点是“致良知”
    ④特别强调“知行合一”
    A、①② B、①②③ C、①③④ D、①②③④
    13、顾炎武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现实意义在于( )
    A、批判了君主专制规范
    B、澄清了“亡国”与“亡天下”有什么区别
    C、唤醒大家的“民权”意识
    D、使大家勇于改革时弊、增强社会责任感
    14. 孟子倡导“民贵君轻”,董仲舒倡导“君权神授”,黄宗羲觉得君主专制是“天下之大害”。以下的讲解正确的是
    A、孟子、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规范
    B、三种倡导都与当时社会情况密切有关
    C、三种倡导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
    D、三种倡导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
    15、下列关于中国古时候汉字和书法进步状况的叙述,正确的是()
    A、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
    B、楷书风靡于汉代,隶书风靡于唐代
    C、唐代怀素、张旭的书法追求规范和法度
    D、北宋的“宋四家”均以草书见长
    16、在浙江绍兴的兰亭,可以赏析到东晋“书圣”的书法作品——《兰亭序》。这幅作品也是大家学习行书的典范。这位“书圣”是()
    A、王羲之 B、文徵明C、顾恺之 D、苏东坡
    17.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,其构思取材于()。
    A.楷书
    B.草书
    C.小篆
    D.行书
    18、郑燮的《墨竹图》,写修竹数竿,顾盼有情,疏爽飞动,浓淡相映,虚实相照,傲气风骨叫人感慨。这种借物抒情,表现自我,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体目前()
    A、原始岩画 B、汉代帛画 C、文人画 D、民间绘画
    19、李华想成为一名诗人,追求“丰富的想象、大胆的夸张、清爽激越的韵调、雄奇豪迈的风格、明快生动的语言”的文风,其应该多读下列哪组诗人的作品 ()
    A.杜甫、杜牧 B.屈原、李白
    C.白居易、陆游 D.陶潜、贾岛
    20、 “今宵酒醒什么地方?杨柳岸、晓风残月”;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;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。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:()
    A、楚辞、汉赋、唐诗 B、楚辞、唐诗、宋词
    C、宋词、唐诗、楚辞 D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
    21、从汉赋、唐诗、宋词、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,中国古时候文学未来发展趋势是()
    A、渐渐宗教化 B、渐渐贵族化
    C、渐渐神秘化 D、渐渐平民化
    22、清代,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,兼收昆曲、秦腔与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、剧目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新剧种是()
    A、傩戏 B、杂剧 C、京剧 D、南戏
    23、古人常用“学富五车”来形容学问渊博,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。那样在古时候的中国,从什么时间开始,念书人外出游学时,不需要带五大车的竹简,也能达到“学富五车”呢()
    A、西周 B、秦朝 C、汉代 D、唐代
    24、马克思说“火药、罗盘针、印刷术---这是征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创造。”这句话反映出()
    A、中国古时候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
    B、西方资产阶级将借助这类创造进行侵略
    C、特定条件下科技对历史进步产生的影响
    D、三项伟大创造中蕴含着资本主义原因
    25、电影《地雷战》几乎家喻户晓。中国的地雷早出现于()
    A、唐朝B、宋朝C、元朝 D、明朝
    26、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,为重现真实的历史,其道具可使用
    A、一管毛笔,一叠纸张 B、一部雕版印刷的《金刚经》
    C、柳公权的《玄秘塔碑》拓本 D、一部冯梦龙的《警世通言》
    27、汉唐科技收获中处于世界地位的有 ()
    ①活字印刷术 ②地动仪 ③蔡侯纸 ④雕版印刷术
    A、①②③④ B、①②③ C、②③④ D、①②④
    28. 国内古时候科技的特点( )
    A 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 实用技术发达
    C 常见看重科学实验 D 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
    29、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是什么原因包含()
    ①腐朽的封建规范紧急妨碍和压制资本主义的进步
    ②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,丧失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的机会
    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,使科技的进步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
    ④明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,摧残了人才,紧急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进步。
    A、①②③④ B、②③④ C、①②③ D、①②
    30、右图是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 ——“舞动的北京”,它集中体现的文化特点是()
    A、设计者的独具革新
    B、传统印章与书法艺术的结合
    C、反映了甲骨文的特征
    D、中国拼音文字的革新
    31.在古时候中国“四大创造”中,影响为久远、对文明进步和社会进步起积极推动作用也为显著的创造是()。
    A.造纸术B.指南针C.印刷术D.火药
    32.倘若老师叫你到图书馆查阅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,你应该找什么朝代?()
    A.宋朝B.唐朝C.明朝D.清朝
    33.古时候中华儿女过去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,西欧有一名彦:“中国人的头,阿拉伯人的口,法兰西人的手。”结合古时候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( )
    A 中国人借助我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的科技收获
    B 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来桥梁有哪些用途
    C 欧洲人擅长用但不会创造新科技
    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收获,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
    34.培根指出:“印刷术、火药、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,变化这样之大以
    至没一个帝国,没一个教派,没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,能比这三种创造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。”主如果指 ( )
    A 促进了欧洲社会规范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古时候文明古国的地位
    C 推进了欧洲工业革命的进步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况
    35.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“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”,是由于他()。
    A.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
    B.编译外国的书本,重新认识世界
    C.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害处
    D.是领导控烟运动的民族英雄
    36、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:“西方人讲礼貌、正直、有常识,根本不应该称之为‘夷’”。四五十年代的很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“夷”,但在七八十年代这类著作再版时都改作“洋”了。该变化反映了( )
    A、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
    B、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
    C、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
    D、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
    37、在近代中国,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要紧贡献。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,表述正确的是( )
    A、针锋相对,势不两立 B、齐心协力,相得益彰
    C、异曲同工,殊途同归 D、肝胆相照,荣辱与共
    38.戊戌变法的历史用途有()。
    ①激起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
    ③促进了人民的觉醒④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
    A.①②③④B.①②③C.②③④D.①③④
    39.10月革命前,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()。
    ①倡导民主与科学,反对专制和愚昧②倡导新道德,反对旧道德
    ③倡导马克思主义,反对改良主义④倡导新文学,反对旧文学
    A.①②③B.②③④C.①②④D.①③④
    40、陈独秀说:“儒者三纲之说,为所有道德、政治之大原……曰忠、曰孝、曰节,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,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。”材料反映了( )
    A、儒家思想第遭到严厉的批判
    B、新文化运动时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
    C、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
    D、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

    第Ⅱ卷(非选择题)
    2、非选择题(第41题15分,第42题12分,第43题13分,共40分)
    41.阅读下列材料:
    材料一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

    材料二 今师异道,人异论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,是以上亡以持一统:法制数变,下不知所守。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。邪辟之说灭息,然后统纪可一,而法度可明,民知所从矣。
    —— 摘自《汉书董仲舒传》
    材料三 非独不可以以孔教为国教,定入将来之宪法,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。 ——摘自陈独秀《再论孔教问题》
    材料四 2007年9月28日上午,由山东政府与国家文化部、教育部、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,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厩举行。在祭孔大典上.将评选出的五句《论语》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。以下是参选的《论语》经典名句:
    第一句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;
    第二句: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”;
    第三句: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;
    第四句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.非礼勿动”;
    第五句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
    请回答:
    (1)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和结果,并剖析出现这一结果是什么原因。(4分)
    (2)材料2、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?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是什么原因。(6分)
    (3)在材料四的《论语》经典名句中,你觉得不可以被选为北京奥运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?为何?(3分)
    (4)综上所述,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,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。(2分)
    42、阅读下列材料:
    材料一 《韩非子有度》载:“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。”(朝夕,指东西方向)《鬼谷子谋》称:“郑(国)人之取玉也,载司南之车,为其不惑也。”(惑,指迷失方向)
    材料二 据《萍洲可谈》载,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“舟师识地理,夜则观星,昼则观日,阴晦观指南针。”
    材料三 马克思在《机器、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》中说:火药、指南针、印刷术——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创造。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,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打造了殖民地,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,总的来讲变成科学复兴的方法,变成对精神进步创造必要首要条件的强大的杠杆。”
    材料四鲁迅在《电的利弊》中说:“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,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;外国用罗盘针航海,中国却用它看风水;外国用鸦片医病,中国却拿来当饭吃。”
    请回答:
    ⑴从材料一看,司南至迟创造于什么时间?司南和指南针在那几个方面发挥了它分辨方向的功能?(4分)
    ⑵中国的三大创造对欧洲社会要紧的影响是什么?(4分)
    ⑶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那些问题?(2分)
    ⑷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与功效说明了什么?(2分)
    28、阅读下列材料:
    一般觉得,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就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。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,这种时尚不断加大,期间涌现很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,比如下表中的几位:
    人物
    编号 图片 人物速写 人物
    编号 图片 人物速写

    号“饮冰室”主人,曾拜“南海先生”为师

    民族英雄,领导“虎门销烟”

    著《海国图志》一书

    广东人,著有《孔子改制考》


    《新年轻人》的创办者

   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,著有《庶民的胜利》一书
    结合所学常识回答:
    (1)“人物速写”,写出①━⑥代表人物,并从对“西学东渐”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,将上述人物分为三类(每一类2人)(4分)
    (2)概述这三个派其他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倡导。(6分)
    (3)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活动,谈谈你对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认识?(3分)

    1—5 AADBC 6—10 BDBCC 11—15 CDDBA 16—20 ACCBC
    21—25 DCCCD 26—30 ACBAB 31—35ABCAB 36—40ACBCC
    2、非选择题(本大题共3小题40分。)
    41、(1)目的:宣传我们的政治见解。
    结果: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遭到统治者看重。
    缘由:孔子的思想难以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。(4分)
    (2)态度:材料二独尊儒术;材料三批判孔教。
    缘由:材料二;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。
    材料3、儒家思想是封建规范的精神支柱;尊孔复古逆流泛滥;资产阶级需要实行民主政治。(6分)
    (3)第四句。缘由:孔子所追求的“礼”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规范,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守旧性。(3分)
    (4)年代进步的需要;儒家思想自己进步健全。(2分)
    42.(1)司南至迟创造于战国。在生产(采玉)、航海(导航)、迷信活动(看风水)中发挥了分辨方向的功能。
    (2)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创造传到欧洲后,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用途。(4分)
    (3)旧中国的愚昧落后,中国古时候先进科技未能充分发挥其推进用途。(2分)
    (4)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。(2分)
    43(1)①梁启超,②魏源,③陈独秀,④林则徐,⑤康有为,⑥李大钊。
    第一类:②④;第二类:①⑤;第三类:③⑥。(5分)
    (2)林则徐、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,面对外国的侵略,倡导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以巩固封建统治;
    梁启超、康有为二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,倡导学习西方政治规范,实行君主立宪制;
    陈独秀、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,以“民主”和“科学”为大旗,倡导在思想文化上变革中国。(6分)
    (3)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了一个由表及里,逐步深入的过程;学习西方历程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诸实践的过程。(只须言之成理,同等给分,高低于4分)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(https://www.bzgdwl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